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扎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指示,由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指導,中國科協青托工程促進會、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青年科學家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北京青科創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鴻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共同主辦,并由在滬的國內外頂尖高校校友會承辦的“青年科學家成果轉化暨具身智能高質量發展研修會”將于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隆重舉行。
本次會議是國內具身智能領域首個實現 “科研-產業-資本-政策”全要素協同的高規格平臺,旨在構建科學家與產業決策者的長效對接機制,打通技術轉化與產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大價值引擎驅動產業變革
【尖端科研力量集結,破解技術轉化瓶頸】本次會議匯聚具身智能領域40余位頂尖青年科學家,形成覆蓋技術全鏈條的“創新矩陣”。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學術領袖將親臨坐鎮,集中發布七項突破性成果:從人形機器人2.0的仿生認知進化,到具身大模型在物理世界的實時決策架構;從四足機器人復雜地形自主決策系統,到視觸覺融合的高精度環境重建技術。這些源自高校、科研機構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沿突破,將直面產業應用場景進行分享,為上市公司技術升級提供源頭解決方案。
【產業決策中樞匯聚,錨定千億級需求場景】會議吸引藍思科技、科大訊飛、禾賽科技等近70家上市公司實控人及高管攜真實需求參會。這些掌控產業鏈關鍵資源的決策者,將聚焦三大核心訴求:在制造業領域,尋求靈巧操作技術對傳統產線的智能化改造路徑;在成本管控層面,探索多模態感知系統實現生產損耗降低的可行性;在資本維度,共商人形機器人等顛覆性技術如何構建企業市值新增長極。通過閉門研討會中的“技術需求清單”與“科研成果菜單”精準匹配,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無縫銜接。
【政產學研金五位一體,構建長效賦能生態】政府發揮政策引導與資源配置優勢,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科研機構精準對接上市公司技術攻關需求與產業應用場景,構建"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雙向賦能機制。專業投資機構提供從種子孵化到規模擴張的全周期金融支持,深度參與上市公司子公司融資服務。各司其職,交叉賦能,打造"需求牽引研發、市場反哺創新"的良性循環。
以機制創新筑基,共繪智能體時代產業藍圖
作為我國具身智能領域首個全要素對接平臺,本次會議的核心價值在于建立可持續的產學研協同機制。通過科學家與產業決策者的高頻互動,促進技術創新與企業需求精準匹配;依托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的雙重力量,加速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并以共創營為載體,培育兼具技術洞察與產業思維的復合型人才。這一機制創新,將為我國具身智能技術的場景落地與產業升級提供系統化支撐,助力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體系。
會議組織架構
指導單位: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
主辦單位:中國科協青托工程促進會、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青年科學家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北京青科創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鴻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
承辦單位:交大硬科技&硬科技創投聯盟、浙江大學上海校友會創業創投聯盟、南京大學校友紫金會、哈工大校友跨境俱樂部、MIT上海校友會、卡內基梅隆大學上海校友會、上海硬核聚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會議議程:
報名二維碼:
聯系方式:雷老師1592104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