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會議介紹參看往期文章:(點擊藍字跳轉)
報名開啟|頂流期刊征+2025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大會盛會將至!
展覽展示|搶位2025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大會!高曝光商務合作虛位以待,共赴解鎖新機遇
9大期刊聯合征文|投稿2025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大會,年底正刊發表!
2025年6月12日晚間,深交所一紙終止上市決定書,宣告了*ST工智(000584.SZ)資本征程的終結。
這家曾名為“友利控股”的傳統企業,在2017年豪擲9億元收購天津福臻工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哈工智能”,高調轉型為工業機器人概念股。
八年后,它卻以“連續兩年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尷尬身份,成為A股市場“機器人退市第一股”。
資本末路:從轉型高光到退市深淵
2017年,友利控股完成對天津福臻的全資收購,并更名為“哈工智能”,由喬徽、艾迪控股后轉型智能制造,成為“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現更名為嚴格集團)”重要上市融資平臺。
這家脫胎于傳統行業的公司,一夜之間披上了高端制造業的光環。然而,近年來,由于行業競爭加劇、毛利率下滑以及多項財務計提和投資虧損,該公司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自2021年起已連續四年出現虧損,四年累計凈虧損高達19.9億元。
2022年10月,哈工智能公告稱控股股東擬向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現名嚴格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嚴格企賦”轉讓不少于5%股權,并委托剩余表決權。若交易完成,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現名嚴格集團)將成為實控人。但該交易最終未落地,哈工智能仍由喬徽、艾迪控制直至退市。
剝離關聯與弱化支持,使*ST工智失去潛在救助方。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現名嚴格集團)于2022年更名,百余家下屬企業完成去校名化。嚴格集團通過“瘦身計劃”減少近百家下屬企業,剝離非核心資產。此舉切斷了與*ST工智的潛在資源協同可能,后者失去技術背書與轉型支持。
而真正的危機在2024年全面爆發。當年4月28日,*ST工智披露2024年年報后股票停牌。尤尼泰振青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對其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
由于2023年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已出具過同樣意見,連續兩年的“非標”審計觸發了深交所強制退市條款。
2025年6月12日,深交所正式下達終止上市決定,公司股票將于6月2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7月10日結束交易后摘牌。這家曾寄托著產業升級夢想的企業,最終在資本市場的舞臺上黯然離場。
財務迷局:兩份“無法表示意見”背后的真相
審計機構的“無法表示意見”,如同一把手術刀,剖開了ST工智看似正常的財務表皮,暴露出內里的潰爛。
股權投資平臺成為首個爆雷點。審計報告顯示,ST工智對哈工成長(岳陽)私募股權基金企業等4家平臺公司的初始投資高達6.5億元。這些平臺公司賬面存在大量權益性投資、大額往來款及增資意向金,構成復雜的資金網絡。
盡管公司聲稱正在處置這些資產,但截至2024年底,3.09億元轉讓款中仍有大額款項未能收回。審計范圍嚴重受限,無法確定是否存在未識別的重大關聯資金往來。
收入確認方法成為第二大問題。2024年,*ST工智確認營業收入為19.36億元,其中采用時段法確認收入的金額為15.23億元、采用時點法確認收入的金額為4.13億元。混亂的會計處理導致審計機構無法確認19.36億元營收的真實性,也無法核實營業成本、存貨、應收賬款等關鍵科目。
此外,*ST工智資產負債率2025年第一季度攀升至91%,流動比率僅0.82,公司已深陷財務泥潭,喪失了持續經營能力的喪失。
治理崩塌:當獨立董事集體舉起棄權票
在2024年年報審議現場,一幕罕見場景上演:三位獨立董事王亮、杜奕良、楊敏麗集體投下棄權票,公開質疑公司治理的全面失效。
“由于公司經營層人員歷次變動頻繁,交接資料不齊全等原因,導致公司無法獲得完整的審計資料”,獨立董事杜奕良在棄權聲明中直指核心問題。他特別提到募投資金未合規處理、投資平臺賬目不清等長期未整改的問題。
楊敏麗的質疑更令人震驚:“會議當天才收到議案定稿,且公司未實質性推進整改”。她在聲明中透露,獨立董事曾多次向公司發送督促函要求配合審計及整改,但管理層毫無作為。
治理崩塌不僅體現在監督機制失靈上,更蔓延至實控人層面。2024年6月,實控人艾迪因1.5億元債務未履行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監管處罰記錄顯示,公司因未完成回購承諾、募集資金超期未歸還等問題多次收到監管函,關聯方聯創集團還因違規擔保被山東證監局警示。
內控審計報告揭示了更系統的失控:公司在對外投資管理、收入確認政策、募集資金使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這些缺陷如此嚴重,以至于審計機構直言其“*ST工智內部控制失去為財務報告提供合理保證的功能”。
高溢價并購埋雷
2016年,艾迪與喬徽以32.4億元高溢價(較停牌價高49%)入主友利控股,資金疑來自金融機構借款。此后開啟瘋狂并購:
→2017年9億收購天津福臻(溢價率213%);
→2018年5.66億收購瑞弗機電(溢價率329%);
→2020年收購柯靈實業(溢價14倍)、智新科技(溢價28倍)。
這些收購標的在業績承諾期內往往精準達標,但承諾期一過便業績變臉,暴露出明顯的財務操縱痕跡。
高額并購帶來了高企的商譽,隨后的商譽減值計提成為公司巨額虧損的直接原因。2017-2022年并購耗資超25億元,而2021-2024年巨虧20億元,商譽減值成直接公司虧損推手。
資金騰挪與違規操作
→2021年擬8.4億收購江機民科時,擅自變更4.89億募資用途,終因資金鏈斷裂違約被告;
→2024年8月,其控制的聯創集團因違規擔保9.29億元且未披露,被山東證監局警示;
→2025年3月,艾迪因拒還1.5億債務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卻仍違規擔任董事。
戰略搖擺與產業空心化
收購天津福臻后,公司毛利率持續下滑。機器人故事難以為繼時,公司考慮出售天津福臻,并試圖轉型軍工(收購江機民科失敗)和鋰電(收購鼎興礦業因ST擱淺)。戰略的搖擺不僅未能挽救業績,反而加速了財務惡化、治理失控和市場信任崩塌,錯失自救窗口,最終導致公司陷入退市深淵。
業務困局:機器人轉型的八年之痛
轉型機器人業務八年后,*ST工智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曾表示:“目前市場上對機器人的需求可能還不是很大。機器人的概念很早就提出了,但到現在市場上也沒有哪家把規模做得很大。”
2017年,*ST工智以9億元現金收購天津福臻,增值率高達213%,試圖快速切入工業機器人領域。然而收購未能帶來預期效益,毛利率持續下滑。
為扭轉局面,2018年哈工智能與韓國現代重工公司合作投資設立哈工現代機器人有限公司,哈工智能擬出資1.4億元、持股70%,現代重工擬出資 6000萬元、持股 30%,現代重工寄希望提高其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然而,這一合作后續哈工智能呈現“營收持續攀升”與“整體持續虧損”并存的矛盾局面,也未將現代機器人銷售量帶上巔峰。
退市倒計時:3.55萬股東的最后一搏
隨著退市決定落地,*ST工智的3.55萬戶股東被推向了最后的資本戰場。停牌前公司市值11.11億元,以股東戶數計算,戶均持股市值僅約4.71萬元。6月20日復牌當日,股價暴跌84%,換手率達到了23.45%,成交量為177.92萬手,成交額則為4212.49萬元。6月23、24日,連續兩天以漲停收盤,收盤價0.26元,進入龍虎榜。數據顯示主力資金持續凈流出超千萬元,龍虎榜顯示機構席位加速撤離——這些數字記錄了市場對*ST工智的最后判決。
缺乏核心技術深耕與財務自律的“概念轉型”,終將在資本市場的合規性審查中原形畢露。其退市為盲目追逐熱點的企業敲響警鐘——機器人產業的突圍需耐心深耕技術壁壘,而非資本包裝。